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园博馆是中国第一个园林博物馆,也是一个活的博物馆,馆内有多达几万株植物,其中不乏一些极为珍贵的特型植物。位于园博馆二层的空中庭园――扬州片石山房内,就有两株让园博馆花木类负责人邬洪涛颇为揪心的宝贝树,一株是楠木厅西回廊边的小叶黄杨,可谓是该园的镇园之宝,树龄已有100多岁,还有一株就是建筑前院南墙与景石相配的特型油松。 这两株植物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景观中的重要性让邬洪涛格外关注,平时给予了更多呵护。“我们这里每一株特型树都是经过精挑细选,不光价值不菲,也是博物馆经典景观重要组成部分,不能有闪失。可是植物的生长条件本身受限,对我们养护人员来讲,真的压力很大,尤其是二楼的植物,一旦出现问题,换树几乎是不可能的。”邬洪涛坦言。人越担心,事越难如意,春暖花开时节,片石山房的小叶黄杨和特型油松并没有如期绽放新芽,这可急坏了工作人员。 经引荐,河北农大园林与旅游学院教授刘桂林4月4日被邀请来实施救助。“虽然是常绿植物,但当时的小叶黄杨灰头土脸的,叶子稀稀拉拉,没有一片新叶发出,感觉要死的样子,非常着急。”5月18日,记者随刘桂林教授回访园博馆时他回忆道。当时现场查看情况后,刘桂林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铁锹扒开一看,发现根部土壤相当湿,手捏成团砸在地上都不散开,部分根系已经因积水不透气被闷得发黑腐烂。于是当即进行抢救。“只要及时采取措施,尤其是做好排水透气,不会死的。”尽管情况已经不妙,但刘桂林并不担心。在刘桂林的现场指导下,养护人员对小叶黄杨采取了防渗水、换土、杀菌、促生根等措施。 救治完小叶黄杨后,工作人员又带刘桂林查看特型油松的情况,但见满树枯黄的干叶,没有一点生机。工作人员不无担心地问是不是没救了,不得不换树了。刘桂林查看了一下树枝,小枝条尚柔软,“没关系的,只是死了点叶子,能救活。”刘桂林同样钻到树下亲自扒开根部土壤查看,“土壤太湿了,还是透气性问题。”刘桂林告诉记者,虽然这里不像小叶黄杨临水,但由于看到树衰工作人员可劲儿浇水,树叶越干越浇大水,加上这是在屋顶做绿化,浇下去的水没地儿渗将根闷了。对这棵树的救治,刘桂林并没有从头到尾亲自指导,只是告诉工作人员按照他教的方法排除问题就是了。 5月18日,刘桂林去园博园指导救助园内尚未发芽的银杏,顺便到园博馆回访他指导救助的两棵宝贝树。“都发新芽了,一天一个样儿,真得感谢教授出手相救呀!”邬洪涛见到刘桂林是万分感谢,到园博馆门外专门恭迎教授的莅临。因为有干叶的衬托,油松新发的嫩梢尤其青翠,教授抚摸着嫩绿的树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,我们这些同行者都禁不住为这些特别的造型油松感到庆幸。对于小叶黄杨的变化,刘桂林认为效果不是很明显,他怀疑水池向根部渗水问题没有彻底解决,不过邬洪涛却觉得这株镇园之宝的改观已经很大了,新发的嫩梢新叶透着勃勃生机。 “我手里有原来的照片,真是一天一个样儿,变化大着呢,我们已经很知足了。”邬洪涛乐呵呵地说。按照刘桂林指导的方法,他们正在对园内外衰弱的植物一一救助。欢迎关注园筑网,想了解更多,请微信添加好友“园筑网”,或者添加微信公众号“la_yuanzhu”,我们期待您的加入! |